提车一个月,行驶 1800 公里,小米 YU7 2025 款超长续航后驱版的智能化体验与实用性能,已经彻底改变了我的用车习惯。从提车时的科技感满满,到首保的贴心服务,再到日常通勤的默契磨合,这款车的表现远超预期。
提车流程像是拆高端数码产品。在线下单后,系统实时显示车辆生产进度,交付前 3 天收到短信提醒,可选择 “上门交付” 或 “体验店提车”。我选了后者,到店时车辆已停在无尘交付区,工作人员用激光测距仪演示车身间隙误差(实测≤0.3mm),还带我看了底盘装甲的喷涂细节。激活车机时,小米账号自动同步手机通讯录和常用导航点,连手机里的米家设备场景都能在车载屏上控制 —— 比如说 “回家”,车库门和家里的空调会同步启动。全程无纸化办理,电子合同直接推送至小米钱包,连临牌都是电子版,整个提车耗时 45 分钟,比买手机还高效。
首保在提车第 25 天提前完成。系统检测到电池循环 15 次后,自动推送保养提醒,可选 “上门取送车” 或 “到店保养”。我预约了上门服务,保养专员准时到达,用平板电脑展示保养清单:电池均衡检测、底盘螺栓紧固、车机系统升级至 MIUI Auto 6.2 版本。3 小时后送回车辆,不仅免费补满玻璃水,还附赠了一套小米车载吸尘器。最惊喜的是车机新增了 “续航预测模型”,会根据我常用的空调温度、驾驶习惯,实时修正剩余续航显示,比刚提车时精准度提升 30%。
一个月的用车体验,让我对 “科技平权” 有了新理解。超长续航后驱版的 CLTC 续航 680km,实际城市通勤能跑 580km 左右,周末跑过一次短途高速,时速 110km/h 时续航打 8 折,返程时用小米超充站补能,15 分钟充至 80%,比喝杯咖啡的时间还短。后驱布局带来的操控感很意外,过弯时车身姿态稳定,方向盘转向虚位比家里的油车小很多。
智能座舱的细节最打动我:21.6 英寸中控屏支持分屏操作,副驾看剧时主驾能同时设置导航;语音助手能识别前后排指令,后排说 “打开天窗” 不会被误执行;座椅的 8 点式按摩在长途驾驶中很实用,按摩强度还能联动驾驶模式 —— 运动模式自动减弱,舒适模式增强。不过也有小遗憾:后排地台虽纯平,但座椅角度偏直,长途乘坐稍显局促;车机应用商店里第三方 APP 还不多,期待后续 OTA 更新。
作为从燃油车换过来的用户,小米 YU7 最颠覆的是 “无感用车” 体验:手机靠近自动解锁,离车自动锁车关窗;充电枪插入后自动开始充电,全程不用操作屏幕。这种把复杂功能藏在背后的设计,或许就是科技产品该有的样子 —— 一个月下来,它已经从 “新提的车” 变成了 “可靠的出行伙伴”。
永华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